一度電的“含金量”
累計建成35項特高壓工程,跨區跨省份輸電能力超3億千瓦
一度電,可以灌溉約0.14畝田地,讓一只節能燈亮約90個小時……電力關系千家萬戶。
川滇交界,白鶴灘水電站全力運轉。僅需7毫秒,綠電便送達2000多公里外的江蘇。得益于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綠電通過這條“高速公路”實現西電東送,年輸送電量相當于南京市半年的用電量,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用電質量明顯提升,即使在夏冬季用電高峰,生產線也能開足馬力。”江蘇常熟市龍騰特種鋼有限公司外協辦主任袁燕說,電網“升級”讓企業擴產的信心更足了。
電網是電力輸送的“橋梁”。一頭是海量電源,一頭是千家萬戶,每一度電的精細調度、可靠供應,離不開國家電網的硬實力。
建強電網“大動脈”。國家電網累計建成“19交16直”35項特高壓工程,成為世界上輸電能力最強、規模最大的電網,跨區跨省輸電能力超過3億千瓦。
構建靈活“調節器”。2023年在運抽水蓄能規模突破3300萬千瓦,新型儲能裝機累計超過2600萬千瓦,持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
打造智慧“保障網”。一條綠色現代數智供應鏈,貫通1400多家企業、3600多條生產線,應急物資采購供應效率提升30%以上。建成全球最先進的新一代電磁暫態仿真平臺,仿真效率提升3000倍以上。“仿真技術相當于電力系統的‘作戰沙盤’,過去掃描分析主網架2.6萬條線路、1.8萬臺變壓器的安全風險,需耗時10天以上,現在只要不到5分鐘。”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郭強說。
保障有力,才能應對有序。近日,國網運城供電公司在中條山腹地易覆冰區域,維護和加裝78套在線監測設備,針對16條輸電線路每2小時報送一次覆冰監測數據。
用電量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國家電網推動“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確保了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穩定供應。202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其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3%。在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中,新動能正持續壯大。
不僅是能源保供,每一度電都發揮著綜合效應。
重大工程穩投資。2023年,國家電網開工哈密—重慶等8項特高壓工程,投產白鶴灘—浙江等6項特高壓工程,全年完成電網投資538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以數智化堅強電網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預計電網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有了‘節電管家’,去年我們升級了空氣壓縮機等高能耗設備,并對蒸汽余熱回收利用,省下100多萬元電費。”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這個“節電管家”是國網安徽電力推出的一項新服務,能效診斷小隊對企業設備的用能情況分析評估,并提出改進方案。聚焦供電服務熱點難點,截至2023年底,國家電網累計為153萬戶小微企業零成本接電。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在浙江蘭溪港,國網蘭溪市供電公司在港口建成投運9臺船舶岸電充電樁,平均每個泊位每年可節省燃油245噸左右,減少各類大氣污染物排放約20噸。
“牽手”供電,最大轉供復電時長可縮短75%以上!2023年,上海金山與浙江平湖10千伏線路互聯互保工程投運,讓省際邊界居民享受更可靠的電力供應,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貢獻。
著眼全局,擔當使命,國家電網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成效,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江蘇健龍電器整理,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沖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