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岸電系統出現的背景
早期大型船舶在靠港裝貨和卸貨期間,按照船舶載重量考慮,其消耗功率較大,集裝箱船根據其裝箱和冷藏箱的數量,需要大量電力輸出,為保證大功率設備及其他設備支撐整個系統的正常工作,船上的燃油發電機必須持續運行,但是船舶發電機在靠港及裝卸作業期間利用率較低,產生的多余電能也不易儲存,造成了燃料資源的浪費,污染港口及周圍地區環境,同時歐盟港口對靠港船船舶所用的含硫高燃油也有嚴格規定,雖然各港口設置有岸電箱,但其容量僅能滿足船舶維修及停港期間的基本用電,基于以上情況,岸電系統隨之應用發展。
2013年8月15日起,國家電網公司開始推行電能替代實施方案,全方面推動實施電能替代工作。
港口船舶岸電屬于國家大力推行的技術領域,岸電技術還處在起步階段并不成熟,諸多制約其發展的技術問題亟待解決。
2、岸電系統的發展歷史
岸電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初,國際上一些港口碼頭開始零星為靠港停泊的船只提供電力,給船舶的用電方案帶來了替代選項;
港口岸電設施建設,隨著航運業在全球范圍內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港口加大建設岸電供電設施,包括電纜、插座等相應的配套設備,通常供電設施會集中在港口的指定區域,方便船舶接入電源;
出臺國際規范,為了減少港口區域的污染,保護港區周圍環境和規范統一港口岸電供電方案,國際組織和政府職能部門開始制定和推動岸電用電的相關規范和標準,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了岸電用電的指導原則,鼓勵港口和船舶進行相應的技術升級和改造;
岸電技術發展和進步:隨著科技發展,岸電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進步,岸電系統更加高效、可靠,在電能傳輸和控制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
部分先進的岸電系統還具備了遠程監控和遠程管理的功能,極大地提高了在實際使用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岸電系統網絡的建設,為了滿足靠港船舶對岸電日益增長的需求,大型港口已經開始了對岸電網絡的建設,力求覆蓋更多的停泊區域,提供更加廣泛的供電服務。
岸電網絡由多個電源和配電設備組成,可以為多艘靠港船舶同時提供電力;
環保政策的倡導,隨著各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港口和航運公司都在積極推進和使用岸電作為船舶停港期間的用電方案,很多國家和地區出臺了相關的環保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靠港停泊船只使用船舶岸電系統,減少對港口和周圍區域產生的大氣和水污染。